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1:有才干的人,一定要懂得避开灾难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9.10.02)

近期的目录链接(2019.10.12)

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唯识简介》全

慧律法师楞伽经(全)

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

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-70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(全 )

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(全)


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(七处征心)01

楞严经 破妄识无处(七处征心) 01

慧律法师主讲

翻开42页(《楞严经讲义》——圆瑛大师著),

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
各位法师、各位护法居士大德,因为师父去开会,到中部去开会,所以,中间停了二十天左右。那么,我们讲课到今天,大概有半年,才准备要进入经文:「如是我闻」,这个过程当然也碰到一些事。在今天讲经前,有几句话要勉励:《楞严经》研读了以后,它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呢?那就是:三昧成就,则佛道成就。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,你心就是要有定;心没有定,就叫做结缘,种种善根,心无定就散乱;心有定就三昧。你禅修也好,要入三昧;你念佛也好,也是要入三昧。所以,整部《楞严经》的重点,就是要有三昧的功夫。这个三昧的功夫,是经过千锤百炼,而达到的成果,绝对不是一朝一夕,一蹴即成,这是绝对不可能的!

在经典里面有一个比喻,它说:如果你只有听经闻法,解解教理,对大藏经的教义、教理有粗浅的了解,概括性的研究,这个充其量只能说叫做坯,坯,我们看过那个泥土、黏土,把它经过了转盘,经过了这个师傅的手,巧妙的手,把它捏成一个盘子、或碗,或者是花瓶。坯的意思就是还没有经过窑洞高温的烧,还不能成材。这个坯如果把它拿到外面,只要一碰到下大雨,这个坯,淋雨就会坏掉!

意思就是说:如果我们一个——出家也好、在家也好——修行人,我们只想听经闻法,不改掉自己的脾气,心一直没有在定中,也就是不堪一击,随便一点境界,是非来,马上就跟着倒;善恶的境界来,马上就跟着倒;五欲六尘的境界来,马上就起贪染、执著。换句话说:一个成就三昧的人,他一定要吃尽苦头,十方三世一切佛,以苦为良师,出家人不经过苦、不吃苦,没有一个能够成就祖师大德的,那是绝对不可能的!吃要吃得好;睡要睡得很好;早晚课不做、不随喜,自己觉得:我已经心满意足了!稍微一点苦都吃不消,苦的事情统统推给其他的比丘,我呢?我自己躲在凉的一个角度吹冷气,啥都不干、啥都不参与,自己还觉得自己很有成就、很有修行!居士也是这样子的,今天我们来听听佛法,懂得一点皮毛,内心里面更谦虚的告诉自己:哎呀!佛法果真的是很深,不是你想像的这么简单。

所以,把苦当作是补,有了境界,那么,勉励自己,就是有这种逆境,有人伤害你、攻击你、毁谤你,有种种的是非恩怨,你能够在这个生灭无常的连续性里面,做一个超越的人,你变成一个奇迹,是一个例外。生灭无常总是在进行着,你懂得在哪一点歇即是菩提,一下子就放下来,你就找到佛了!要不然,我们就会再等啊,等到何年何月何日,我再继续找,继续找、继续参,从第一个道场参到十个;从十个道场参到一百个道场,还在找啊,他不晓得万法回归现量,回归我们唯心,万法回归当下,他不懂这个道理,总是等待某一天我要成就。是的!这个期待并没有错;但是,他不晓得,这个期待的当中,却在我们本性具足里面,不知道!因此,只有解是不行的,你只有了解、只有认识这些,肤浅的认知这个佛法,没有三昧的功夫,佛道是没有办法成就的。

换句话说:如果我们也很有志气,下定决心,从今天起,不看众生的过失;我一直保持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;我能够理解佛陀的用心良苦,因为佛是无为法,无为法就是什么都放得下;无为法就是什么都解脱;无为法就是什么都自在;无为法就是无所作为,做与不做,统统如如不动;成与不成,都是缘起性空,哪一点能够契入、稳住、贯穿,就见性!就看你有没有志气?

再来,有才干的人,一定要懂得避开灾难。我看到了经典,有一个故事,给我很大的启示:有一只蚕;蚕就是会吐丝的蚕,碰到了一只蜘蛛,这一只蜘蛛正在结网,捕捉这个昆虫、蚊、虻,要当作大餐来吃。这一只吐丝的蚕就讥笑它,说:蜘蛛,蜘蛛!我觉得你很可耻,你编织了这个网,让人家掉进你的陷阱,而饱餐一顿,我觉得你很可耻啊!蜘蛛回答说:我自食其力,自己编织这个网,捕捉昆虫来吃,我不觉得可耻,我自食其力啊!而你才是可耻,我觉得你很可怜!这个蚕就说:我能吐丝,吐这么好的丝,这个丝可以变成绸缎,可以织成布,像我们现在的蚕丝被。你看,我的贡献有多大!我能吐这么好的丝,透气、清凉、重量又轻,可以......最好的!这个蜘蛛就回答:正是因为你能吐出好的丝,所以,每一次,人们要把你这个茧煮熟,抽丝剥茧。所以,你就是要面对死亡,要把你煮,煮熟了,把你抽这个丝。

这个故事的含义、重点,蚕就表示一个很有才干的人,很有修行也好;或者是做大企业也好;或者是你当官,某一个角度、某一个地方的领导也好;不管你事业成就、当官,或者是大和尚;或者是大居士,很有修行也好,就表示你很有才干;但是,往往很有才干的人,他不懂得避开灾难,所以,他很冲,他到处想指挥别人,看别人始终不顺,他的才干会害死自己!就像这一只蚕,吐丝捆绑了自己,而人们把它煮熟了,把它的丝抽出来!所以,最有才干的人,是最危险的人,因为不懂得谦虚,不懂得忍辱,也不懂得退让。因此,如果你真的很有才干,我们一定要用佛的心,只有才干是不能服人的;必须具足佛陀的心,慈悲喜舍;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心,让人跟我们相处是这么的和谐。有才干加上有德行,就像一朵花有香气;如果你只有才干,人家远远看说:这一朵花很漂亮!可以欣赏;可是,他不会拿来身上戴着。如果我们这一朵花很漂亮,又有香气,香气就是有德行、有气质,人家看到这一朵花很漂亮,又有香气,连蜜蜂都会过来。所以,就怕自己没有实力。讲到这里,就跟比丘、比丘尼互相勉励,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实力,搞宣传、广告;有实力的人,随时都可以创造奇迹;拥有奇迹的人,不一定有实力。

所以我们的重点,修学佛道的重点,是在于降伏自我,不见他人的过失,我们进入无诤的状态,丛林无诤就是福。在一个团体里面,记得!会有很多的不同意见,这个叫做生命的常态,也叫做正常,全世界都是一样,有人的地方,就一定有是非。所以,你要把它看作很正常,然后,用一颗虚空的心,去包容不同的意见,这样,你每一个时间、空间,都在提升自己的正念。不能说,哎呀!这个人意见跟我不同,你就一直讨厌他,那么,坏了自己的清净心。我问你:哪一个团体没有是非?哪一个团体没有善恶?我问你啊!哪一个团体没有长短?我问你啊!有!统统有,哪一个团体不闹意见?所以,既然我们了解了真实的生命观,也就是缘起如幻的真实、真相,那么,我们就一定要轻轻松松的放下,别把神经弄得很大条。

诸位,该尽的责任还是要尽喔,不是说:我很谦虚了,我都当老二,你都当老大!为什么?苦的自己都不做了,洗厕所:你是老大!是不是?你是老大,你去洗!苦的都不参与,这个是没有责任心的人。有才干的人,要懂得避开种种的灾难,就是一定要谦虚,懂得包容跟懂得宽恕,否则,这个世界一定大乱的。因此,我不是释迦牟尼佛,当然在座诸位也不是维摩诘居士啊;你没有悟入不二法门,我也不是世尊,功德圆满,是不是?神通具足、德行具足、般若具足,我没有这个能耐啊!如果要讲缺点,那么,全世界都有,计较不完!了解了世间的常态,每一个人都有优点;每一个人都有缺点,我们就了解,我们不是道德的警察,我们也是业力的囚犯的一部分,我们也是不自在的。是不是?因此,我们互相勉励。生命活对了,一次就够,一次,这一次就是觉悟;生命活错了,就会百千万劫,因为活错了!这个就是今天我们在讲经前,跟大家作一个重点的勉励。

诸位翻过来,42页,甲十,中间,今天要从中间开始,42页,甲十别解文义。这个别解文义,是对总释名题来讲的,总释名题就是解释「楞严经」这个经题;现在别解文义,就是要把整部经开始讲解。

【别解文义(分三)  乙初序分     正宗分      流通分】

【此三分,始于道安法师,】诸位!这个道安法师,是咱们中国非常伟大的祖师,我们一定要认识他。诸位请打开讲义,道安,西元312385,就是道安法师活了七十四岁,这是佛教重要的一个人物,我们一定要认识他,为东晋佛教,这东晋是朝代,我国初期佛教急遽发展之时代,这个「急遽」有几层的含义,也可以解释作仓促;「急遽」也可以说急速的发展;「急遽」也可以说佛教草创时期,也就是佛法传到咱们中国来,还不是很久,大概二、三百年,所以叫做初期。是咱们中国初期佛教在急速发展当中的中心人物,是一个代表。

常山扶柳,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正定人,俗姓卫。生于东晋永嘉六年,就是西元312;一说建兴二年,另外一种说法,是生于建兴二年(314),为了不复杂,我们就取312。十二岁出家,这个不得了,比我早得很早!

敏睿逸伦,这个敏睿,这个「睿」就是智慧;「敏」就是高,特别高的智慧。逸伦,「逸」就是超过;「伦」就是一般人,「伦」就是类。敏睿逸伦,整句的意思就是:他的高超的智慧,是超越一般人。所以,出家人,以前都相当的超越,不管是世出世间,都是了不起的大才干的人来出家。所以,敏睿逸伦就是:高智慧超越一般人。研习了经论以后,就识志超卓,「识」就是立,立下了志向、志愿,非常的超越。嗣入,「嗣入」就是继承。佛图澄,佛图澄,这个神通广大。如果你看了佛图澄这个传记,这个佛图澄神通广大,我看这个《高僧传》的。嗣入佛图澄之门,也就是继承了佛图澄的门下,其后北方大乱,战争。所以,这个战争不是今天才有,历史学家说:自古以来,有人类的历史以来,找不到一年,一年喔,没有战争,在这个世界上!说:哎呀!这一年整个地球都没战争!找不到!像现在的伊拉克,每天都在打,历史学家:这样平静一年都没办法!所以,佛陀说:这叫做五浊恶世!我们今天有幸,六根具足,还能够坐在底下听《楞严经》,可不是一般人的福报,是大福报!

其后北方大乱,与其师辗转避于诸方。而于湖北襄阳讲说教化十五年。前秦,当然是对后秦讲的,前秦苻坚闻其名,闻其名,只听到「道安大师」这个名,为了迎请他,对方不放人,就率兵攻陷襄阳。诸位!前秦苻坚派多少的大军?你猜猜看,为了迎接一个法师,派十万大军!就是为了争取、迎请这个法师,派十万大军去请法师,还打仗喔,一个法师影响力有这么大!古人对法师是恭敬备极,视为珍宝,是宝啊!是不是?一个影响力大的法师,可以让整个国家兴盛的,他的言论可以作为圭臬;他的理想、目标,可以作为趋吉避凶的指标、去恶从善的一个标准。所以,这个祖师大德,国王一碰到这样子了不起的人,不惜动用军力,用了十万大军,叫做率兵攻陷襄阳,迎道安大师到长安,大家都知道长安是古都。居五重寺,事之以师礼,「事之」就是服侍他,把他当作是自己的老师、自己的上人这样的礼遇。所以,古人要有所成就,就是要礼敬三宝。是不是?不敬三宝,礼佛无益。所以,我们敬佛、敬法、敬僧,这是咱们佛弟子的基本;连这一点都做不到,不要讲修行,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没有,佛弟子的基本盘都没有,谈什么修行呢?

道安,「尝」就是曾经,劝这个苻坚,召请西域的鸠摩罗什大师,并着手整理汉译的经论,因为世尊是印度人,所以,用梵文记载,梵文大家看不懂,当然就要翻译成汉语了。编成综理众经目录一书,所作的目录等虽不存在于今,但是,后来的「出三藏记集」,系根据其(道安大师)所著作的而编成的,都是由根据道安大师所著作而编成的。此外,复致力于经典之翻译,以及诸经序文;什么叫序文?就是写在经典前面的文章,也就是把一部经典的重点,或者是赞叹之词;或者是感想,写在这个经典的前边,叫做序文。

注释之作。共注序文二十二部。又将经典解释分为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等三科。诸位,讲这个有什么伟大呢?诸位!当时,佛教来到咱们中国,才是短短的二、三百年,还没有一个人知道说,一部经典分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;道安大师有先见之明,可以看出一部经典的端倪,原来每一部经典都有这样的分段: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。

佛经翻译还不是很充足、充沛,量不是很大的时候,而道安大师就有先见之明,能看出佛经分三科的端倪,算是很了不起的!是不是?我们看了老半天,还分不出来,人家念,我们跟着诵,管它什么分!是不是?道安大师呢?佛经不足,但是,以少许的佛经,就可以看出端倪,可见这个人是大智慧、有先见之明的一个高僧大德。所以,为什么要提出来?你说:咦?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,这没什么!没有什么?很有什么!因为他看得出来啊,我们看不出来。此法,就是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,亦沿用至今世。另于僧团的仪式,仪式就是表现于外,威仪、种种的仪式,僧团。行规就是大众的规约,应该如何遵守大众的规约,还有种种的礼忏等等,多所制立。

而且定释氏为僧姓;所以,为什么所有的出家人都姓释?所有的出家人都姓释,就是由道安大师......释迦牟尼佛姓释,那为什么所有出家人......就像我叫释慧律,是不是?为什么大家统统叫释呢?就是道安大师定的。因此,我们不必多此一举:慧律法师!您姓什么?我当然姓释啰,就释迦牟尼佛的「释」啰!是不是?以佛陀为准则,所以,定释氏为僧姓,悉为后世所准。

其研究以般若经典为主,另又精通《阿含经》、阿毘达磨;阿毘达磨翻译成中文,叫做无比殊胜法,阿毘达磨称无比法,也叫做殊胜法,二个加起来,就叫做无比殊胜法。开拓经文批判之先河,诸位!这个批判不是批评,千万不能搞错,批判就是次第分段,这一段讲什么主体......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科判。开拓经文分科、分段、分次第之先河。一生功业,于佛教史上贡献至巨。所以,师父勉励出家众:要做佛教的栋梁。

太元十年,西元385示寂,示现寂灭,要入涅磐。或说太元元年、太元十四年。诸位!这样传说很多,所以,我们取385,就是太元十年。因此原则上,道安大师是东晋的代表人物,从312385,我们就取这为准则。又道安手上有肉瘤隆起,世间人、世上的人,每每,每一次都称他为印手菩萨;印手菩萨;当然,那个刀伤、烫伤不算啦,如果你烫伤也肿得很大,那个也不叫印手菩萨啦!其与习凿齿二人复尝以「四海习凿齿」、「弥天释道安」之语对答,甚为著名。

在这里要讲到前秦苻坚,刚刚讲到前秦苻坚攻打襄阳,用十万大军,这个苻坚讲了一句话,皇帝讲了一句话,说:我用十万大军,仅得一人半!只有得到一人,还有半;要不是一个人,要不然就二个人,为什么仅得一人半呢?因为道安大师才高八斗,大般若智慧,所以,安公称一人,安,安公就是道安大师,足足称为一人;这个习凿齿算半人,为什么?因为他跛脚,就是残障人士,走起路来,en......(师学做跛脚一拐一拐动作),一拐一拐,当然,我们不是说讥笑这个。讲到这个的时候就是说:皇帝派十万大军攻打,只得一个人半,就是说:因为习凿齿是跛脚,残障人士。但是,我告诉你:这个习凿齿是东晋的名士,他的博学多闻,精通史实,他的才智无人能比,经典是这样记载的,他的才干没有一个人可以比拟,所以,他有一点自负,也就是四海之内无人可比拟,意思就是他是唯一。

所以,是有才干,但是,有一点狂,有一点骄傲、自负。这东晋名士;士就是士大夫的士,他是一个博学多闻,精通史实,才智无人能比的一个居士。后来他自己这样称:「四海习凿齿」,这个讯息传到了这个道安大师,这个道安大师说:哎呀!这么一点才干,就这样子,称四海之内?是不是?他最行!道安大师就说:我叫做「弥天释道安」,你才四海,我比你更大!弥天就是整个天、虚空都是我的!要比大就是这样最大了,「弥天」就是满天,虚空叫做弥天嘛!所以,你叫做「四海习凿齿」,道安大师我比你更大,我是整个虚空都是我释道安的!之语来对答,强中自有强中手。做人,还是谦虚一点比较好。甚为著名,后世遂以「弥天释道安」呼之。《梁高僧传》卷一、卷二、卷五、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五、《历代三宝记》卷八、《续高僧传》卷九、卷二十九、《集神州三宝感通录》卷中、卷下、《法苑珠林》卷十三。这个都有记载。

好!翻开课本(《讲义》),42页,中间,此三分始于道安法师,刚刚讲过了,东晋道安,西元312385,因为,这个法师特别的重要,所以,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解。【证于亲光菩萨《佛地论》,】亲光菩萨,上次已经讲过了,是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的学者,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,约生于六世纪中叶,相传为护法之门人。为什么讲「证于」呢?意思就是说:道安大师先提出来,在中国,没有人能讲出三分: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;道安大师已经有先见之明,先讲了!后来才把亲光菩萨的《佛地论》传过来,翻译,结果一看,完全一样!叫做证于。所以,这个道安大师真是了不起!

【亦有三分之意:】亲光菩萨的《佛地论》,也有三分之意,【一、起教因缘分;】起教因缘分就是序分。为什么讲这一部经典?有它的因缘。【二、圣教所说分;】就是正宗分。第【三、信受奉行分;】就是流通分。诸位!你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喔,一般拜鬼神的,只有「信受」,没有「奉行」。看这个经典要很注意看,一般人都是念过去而已,我告诉你:这个「奉行」,可是咱们学习佛法的修行人最重要的二个字!拜鬼神、求佛菩萨,一般人啦,叫做信受;独独佛弟子要讲奉行,依教奉行,就是不能听了就算,听经闻法是要切合实际,运用佛陀的般若智慧,开展我们自己的本身的般若智慧,一般人拜佛叫做信受,为什么?

我讲一个故事:有一个婆婆年岁很大,佛法不怎么了解,但是,也有一点善根,常常来庙里拜拜,有一次这个婆婆,就为她的二个女儿来求佛了,她的大女儿是种花的,她的二女儿呢?是开这个陶器的,黏土那个陶器,这个黏土要经过烧,一淋雨就会坏掉啊!这个陶土黏一黏,盘子、花瓶、碗盘等等。这个婆婆很虔诚,但是,她把拜鬼神的心拿来拜佛。她端了一个篮子的水果,到庙里来,就往中间的供桌一摆,去点了三支香跪在佛前,然后,旁边有一个小师父,这小沙弥刚好在旁边墙壁上清扫,大殿在这里,他刚好在佛的旁边,高高的,正好在清扫。这婆婆三支香一点下去,看了那一篮水果以后,就看了佛像,说:佛陀啊、菩萨啊!保佑下大雨喔,因为我们大女儿种花,需要雨水,没有雨水,花会干掉、会死掉!是不是?拜一拜,拜一拜,结果,喔!菩萨显灵了,哗!一下子就下了很大的雨,没多久,那个婆婆又赶快跑进来:菩萨!那个雨水太多了,我二女儿那个陶瓷还没经过烧,那个雨一淋,统统解开来溶掉了!菩萨啊!你要赶快显灵喔!出大太阳喔!

结果那个沙弥从上面在擦的时候,掉下来!跟婆婆讲:婆婆!那个水果你拿回去。她说:为什么要拿回去呢?他说:佛菩萨做不到!二、三分钟前、几分钟前,你来叫他要先下大雨;几分钟以后,叫他要出太阳,菩萨难做喔,很难满你的愿!你水果拿回去,我从上面要掉下来!受不了!叫做无理的要求。所以,这个天怎么做,没有办法满人的愿,何况人?天,雨下得太多了,说:下不停了,菜都烂掉了,都不能出门游玩了。是不是?希望它停。出太阳了,出了太久了、太热了,说:糟糕了!没水喝了、没水洗澡了!你看,树木也死了、植物也死了;农田、农地、农夫,你看,太阳一晒,全部干掉了,没水了!做天都没有办法满大家的愿,何况做人呢?

所以,大家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观念:咱们尽力就行了,做天都没办法满人家的愿,何况我们平凡的人?是不是?因此,拜神的观念就是这样子,来就是求,而且是无理的要求。如果有婆婆拿这个水果来供佛,在那里念了老半天,我就说:婆婆!你来,你刚念什么?她说:我第一个愿望,希望我儿子考上大学;第二个愿望,希望我老公升官;第三、我希望我的女儿嫁一个好老公!我说:你赶快把水果拿回去,因为观世音菩萨也不敢吃,观世音菩萨也没有这个能力啊,吃那个水果要负责的啊!所以,我们要很清楚这个佛法,佛法是解脱的,是解脱的般若智慧。所以,它重点,一般众生是「信受」;可是,我们佛教是「奉行」,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,就是「依教奉行」。佛叫我们要深信因果;往生极乐世界,二十个字要背起来:佛叫我们要深信因果,要孝顺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行十善业,我们不是说像一般人迷信,拿了香来这里一直求,我们是有智慧的,要求就求解脱、求般若智慧。所以,这个信受奉行分是很重要的,所以,流通分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 第一套(全)

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(全)

楞严经三科判 01 :科判就是经文分段落来判别, 用简要的纲领提示出来

楞严经三科判 02 :六道轮回的升沉决定在人,投胎成人就有抉择的能力

楞严经三科判03 : 拜佛是以佛为榜样,要把频率调整跟佛一样愈拜愈像佛

楞严经三 科判04 : 圆瑛法师《楞严经讲义》共用了四十多年研读才写出来的

楞严经三 科判05 : 佛法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,完全没有意义的

楞严经三 科判06 : 这个听经不怕多,听一次有一次的感受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1: 楞严经是大乘的法门属于经藏,摄终、顿、圆三教在内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2 : 一个团体好坏,从这个“诤”就可以看得出来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3: 每天念四十九遍大悲咒求忏悔,念一年,生生世世的冤业解决掉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4 : 只有凡夫在分宗派,真正大悟没有宗派,只有一佛乘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5 :有修没修其次,法不能讲错,法讲错了,就完了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6 : 你只有听经闻法的能力,是比不上修行的力量的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7 : 你千万不要有太多的情绪作用,那些都是意识心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8 : 你想要突破种种的难关,要般若为前导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9 : 现在你的心寂灭你现在就是涅槃。涅槃没有任何的时空性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0 : 不可以各存门户之见,攻击别人就不是佛的心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1 : 语言、文字就是解脱;解脱就是不可以离开语言、文字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2 : 有病一定要看医生,佛菩萨不能违背缘起缘灭、四大的法则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3:用顿来帮助渐;有时用渐教来帮助顿教,互补互益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4 : 感恩般剌密谛不惜身命剖膊潜藏楞严经传到中国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5 : 佛得了无见顶相是无量世修忍辱以及谦下于人来的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6 : 理解跟证量的解脱,是差十万八千里的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7: 修行人应当以法为乐,不应当以欲为乐
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8 :以无比感恩的心崇拜顶礼这些祖师大德为法为众生牺牲了身命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